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媒体关注 > 稿件
葛剑雄:提倡“悦读”,仅仅讲快乐是不够的
2017年03月02日

  我的工作是从中学教师开始的。1964年我开始在母校市北中学实习,1965年开始在闸北区当时新办的中学做中学教师,直到1978年考取研究生时才离开。所以,中学教师是我的第一个职业,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高中毕业以后做中学教师,到研究生毕业以后留在复旦大学,我这一辈子的经历很简单,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正因为这样,也从未离开过读书。

  喜欢读书或许也有天生的原因。还没有进学校的时候,我就对书、对报纸、对一切有文字的纸很有兴趣。以前我生活的小镇上面,旧报纸派的用场很大。比如,窗上面漏风、玻璃没有了,贴上旧报纸;墙壁上面不干净了,贴一张旧报纸……我从小时候起就喜欢去看报纸上面的那些字。虽然看不懂,但自己还是感觉津津有味。我的姐姐拿到课本后,往往第一个翻书的不是她,而是我。记得《论语》里面的第一篇,就是从她的课本上面看到的。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就觉得很好玩。

  一辈子读书读下来,给大家讲讲几个体会。此外,我还有一个不同的经历,就是在复旦大学当了7年的图书馆馆长,管书,管藏书借书。所以,我对书有更加深的感情,也就有了跟一般人不同的读书体会。

  学会选书,才能“开卷有益”

  第一种读书,是求知的读书。

  此种读书应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标准。我们读书的主要目的,从工具层面讲是为了求知,获取知识和信息。当然,现在讲的读书是广义的,既包括读传统的纸本图书,也包括从电脑、手机等新型终端去接受信息。在这方面,我们不要保守地认为读书只是读纸本的书。我相信,今后大多数信息、大多数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产品,可以通过远程传输和网络得以传播。

  但不管怎么样,读书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获取知识。因为如果不是通过读书的话,一个人对前人的知识都要通过自己实践去学,那么几乎没有这么多的机会。我们中国讲五千年文明,而现在上海人均寿命算是全国最长的,女性也不过80多岁,男性大概也基本达到了80岁。去掉吃喝睡觉的时间,人的一生还有多少时间去实践呢?更别说,还有很多情况是实践不了的。例如,世界这么大,发生在外部的事都要自己去了解的话,了解得了吗?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以及古代先民创造的那些历史,一个人都要自己去体会,可能吗?

  抱着求知的目的去读书,要掌握什么标准、遵循什么原则呢?那就是要学会选择。以前有一个说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万卷书放到今天,这个知识量并不是很大。我们还有一个说法叫“开卷有益”,翻开书总有好处,但这句话不能片面理解。开卷是有好处的,但翻得完吗?我当图书馆馆长时更有体会,复旦的藏书,品种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如果把一些复本去掉,大概有两三百万种。这两三百万种在世界大学的图书馆里面还算比较少的,哈佛大学总共藏书1600万种,有的一种本身就有成百上千册。这么多的书,如果不选择,看得完吗?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出版物大概有40万种。就算只是看目录的话,恐怕也来不及,所以要学会选择。

  不选择的话,有时非但得不到正确的知识,还会被误导走上歧路。比如,现在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人说搞历史很好,网上历史文章真多,我说你赶快别看了,里面很多是胡编乱造的。以前要把你的信息、观点告诉人家,即便在报纸上刊登也是不容易的,更别说出一本书了。而现在,有的人在网上编各种古怪离奇的故事,马上就传播了。如果整天花时间看这一类信息,非但没有好处,而且一开始就不能建立正确的观念。

  有人说要学好知识,就要去找最权威、最高级的书来看。那也不一定对。这是因为,人们通常一开始接受不了太过深奥的东西。所以,应该选择一本最合适自己的书。学会选择,才会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获取更好的结果。这个选择既要有质的选择、有量的选择,也要有阶段性的选择。比如,刚刚入门,就不是去看什么原典、经典,而应先看入门的书。在这方面,自己如果不了解的话,不能随便去相信哪个名人、哪个明星的话,而要请教一下熟悉你现在情况和这门知识的老师、家长、同学,这样就有助于做出较好的选择。

  穷尽资料,才是老实的研究

  第二种读书,是做研究的读书。

  做研究的时候,读书要注意什么呢?那就是要穷尽。例如,今天要研究某个学校的历史,要怎么穷尽呢?关于这所学校的直接的、间接的、现代的、过去的所有记载的东西都要看一遍,不能漏掉。有人说,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研究,因为肯定研究不好,选的题目太大了,需要再缩小一点。比如说,1949年以来的学校历史。但是,哪怕缩小到一个人、一件事,也必须要把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他们形成的文字、资料都要看一遍。这样才有研究的资格。

  什么道理呢?一般来讲,我们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发现。如果研究了半天,跟前人完全一样,这只能算是学习。我们必须发现了前人还有哪些地方没有研究过,或者他们错了的,或者我有了新的体会,至少也可以是对前人的成果做出一个评价。比如,研究学校历史,把这些书、文章、资料都看完以后,觉得前人已经研究得很好了,没有必要再做新的成果出来,那么就可以对已有的成果做出一个评价,告诉后面的人前人研究得怎么样了;发现哪一段历史错了,把它纠正过来;有一个事情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就有了新发现,这才叫研究。

  现在有的老师很迫切,要高中生试着写论文,但往往没有讲清楚研究的意义在哪里,最后写出来的是读书报告、心得体会,而不是论文。如果为了研究的目的去看书,那么请千万注意,要把已有的相关知识体系、研究成果,统统看一遍,不能漏掉。有的时候,包括我的一些硕士生、博士生在内,他们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成果,可一查发现人家早就写过文章了。所以,如果说求知识,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那么到了研究的阶段,就不能够只是自己适合了。

  有的人说,前面的人已经做了很好的研究,还有什么好研究的呢?未必如此。前面的人可能因为偶然的疏忽,有个别地方没有注意到;或者他错了,但因为他是了不起的科学家或者名人,大家就不再去核对,这个错误就会长期存在。所以,只有通过穷尽相关资料,然后以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做研究,才能发现错误或者遗漏的问题。而科学、学术就是这样不断进步的。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