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稿件
凇沪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

  在这次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专人重印了当年淞沪抗战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两次抗战的重要史料、上月上海书展公开出售,一共三十二楫,内容丰富,对于研究这两次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里我就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谈一点看法。

  一二八淞沪抗战已经过去八十三年了,当年先辈们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怒吼声和英勇杀敌声并不因岁月的流逝,社会的播迁而沉寂,依然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而它阐发的民族正义和全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决心、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至今仍深深地留存在所有中国人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里。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友法战争东方主战场,而“一二八”淞沪抗战可以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哨战,是中国军民有组织、成建制地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英勇还击的第一战,其意义极为深远。

  淞沪抗战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中国人民因长期遭受日本侵略欺侮、民族内心深处压抑己久、随时准备报仇雪耻的总爆发,是中国人民对日本破坏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重一击。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战争,战后强迫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之巨,割地之广,空前旷古。这种勒索要挟严重剌伤了中国人的心。革命老人吳玉章说:《马关条约》内容传到成都后,他和他的大哥抱头大哭一场,因忧国忧民而最终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有不少人,当年也都是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那时只要有民族良知的人,无不如此。督办山海关前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甲午战后沉痛地说:此次日本对中国出手太狠,此仇不知何日当报。可是直到他去世,也未等到这一天。戊戌变法后,康有为流亡日本,路过马关,写下了“千古伤心到马关”的诗句。义和团运动中,日本使馆一名书记官被杀,1901年那桐代表清政府前往日本“谢罪”,参观马关时,说他心情特別难受。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日本出兵最多,充当了列强的急先锋和国际宪兵的可耻角色,疯狂屠杀中国人民。日俄战争后,又从俄国手中夺得了中国的辽东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占中国山东半岛,提出严重伤害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强迫袁世凯接受。二十年代的“田中奏折”,则公开叫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企图灭亡中国。果然不久,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强占了中国东北。在甲午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对中国无休无止的侵略,事实上已成为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碍,把中国人逼到了死处,中国人民饱受日本侵略带来的深重苦难,迫切企盼有朝一日能同日本决战,一洗民族耻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抿抚政策使整个东北很快沦于日寇之手,中国民众的不满达到了极点。所以,日本对上海发动进攻,立即点燃了中国人民报仇雪耻之火。淞沪抗战既是中国军民对日本侵略的反抗,也是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否定和唾弃。十九路军对日战歌中写道:“拿起你的枪,快快走前方,和这恶虎狼,拼命的战一场,我们吃亏已不少,今天和他算总账。”“冲过去,冲过去,炮弹儿,飞过来,莫回避,我们肝脑塗地也愿意,只要报国仇出了这口气。”真实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抵抗、报仇雪耻的强烈爱国愿望。十九路军部在致全体官兵书中说得更具体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兽行鬼态在我们面前已尽量暴露,夺我东三省,占我锦州,袭我热河,扰我平津,……四顾神州,版图变色,皇皇五千年之华胄,将沦为奴隶牛马万劫不复之惨境,是而可忍,孰不可忍?!我不自救,谁能救我们?!”“此次(抵抗)为提振世界之观听,复活伟大屈辱之民族,保国保种,以死以生,不抵抗无以为人,无以救国”。“与仇日拼命,迥非寻常作战可比。……抛掷一头颅,即保障世界一分和平;挥洒一滴血,即可挽回一分国运。”从抵抗的那一刻起,十九路军将士们就把这场战斗当着捍卫世界和平,拯救民族危亡来看待的。因此,淞沪抗战具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前哨战。

  自经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自认为日军不可战胜。淞沪抗战给了日本帝国主义迎头痛击,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日本不得不开始正视中国。“一二八”抗战前,日本侵略头目本庄繁狂妄地认为只需四个小时就可以击败中国军队,认为中国会像“九一八”事变那样,自动撤走军队,不会抵抗,直视上海为“探囊之物”,万万没有想到会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从蕴草浜的包围战到庙行的肉搏战,中国军队的殊死的战斗给敌以“胆寒”。日军第一次承认现在的中国军队己非当年的湘、淮军。“华兵士气旺盛,其勇武之精神毫未动摇”,“华兵之抵抗力非常顽强”。十九路军的中下级官员大多来自保定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更多来自黄埔军校,具有较好的军事素质和文化素质,他们以“不怕死、不贪财、耐劳苦、爱荣誉、知耻辱、爱护人民、打倒帝国主义”以自誓,故能勇敢战斗,不怕牺牲。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这种英勇的流血牺牲精神为日后的全民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作出了榜样,增添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淞沪抗战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使国际一改新观”,改变对中国人民,尤其是军队的看法,“中国军队巳得战胜之光荣,战斗力之强,非世界始料所及”,“上海之战事为中国恢复荣誉不少,并足以表示中国为能自卫之国家矣。”宋庆龄女士在慰问十九路军将士时也说:淞沪抗战“不独于全国人心理上之绝大勇气,足以堵持不抵抗论者之口”。“十九路军是中国的模范军队,十九路军抵抗日兵,为中国获得了国际之荣誉,保护中国民众,十九路军获得精神上之胜利较日本所获得物质上胜利尤为多也。”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使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受到了鼓舞,为稍后中国成为东方反法西斯主战场成为可能。

  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当时远东乃至世界的大都市,商贸,金融、航运的中心。日本对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損害了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加剧了美、英同日本的矛盾。淞沪抗战维护了远东的和平秩序,英、美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抵抗深表同情和支持。爱因斯坦公开号召世界各国对日本实行经济绝交,不少美国飞行员要求来华参战,抗击日本,有人对美国纵容日本的绥靖政策表示不满,甚至预言美日将行开战。后来的历史证实了这一预言。

  淞沪抗战带有全民抗战的性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五年后中国全民抗战的预演。淞沪抗战得到上海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民众自发组织慰劳队,到前线慰问将士;医务人员冒着危险抢救伤员;别动队深入浦东地区打击日本谍报话动;上海新闻界的宣传报道尤为出色,既报道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同时又及时地报道了我军英勇战斗的消息和和社会各界支持抗战;既宣传了团结御侮的重要性,又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提出批评。新闻界、文化界乃至学术界的许多著名人士如宋庆龄,孙科、章太炎、郭沫若、夏衍、田汉、郑振铎、阿英、徐迟、赵景琛、胡风、范长江、曹聚仁、谢冰莹等都参加了这场抗日救国斗争的宣传报道活动,这种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壮烈场景是近来以来,以往历次民族战争中不曾有过的现象,民众抗日爱国热情的高涨标志了中国民族爱国思想的喷发,不仅使上海乃至全国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也为日后的全民抗战提供了榜样。正是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赴国难以及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抗战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者决无好下场。1945年的东京审判是对日本帝国主义半个多世纪来扰乱世界和平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一次清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象征。今天世界和平发展的车轮正急驰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早巳翻开了新的一页。安倍等人妄图重新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世界,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绝不会得逞。我们今天纪念淞沪抗战,就是要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国耻,珍借和平,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奋发奋强,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搞得更好。

作者:谢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