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稿件
对民主党派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作用的几点思考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并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层、多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处在社会的政治轴心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彼此都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本文试从不同的层面,对民主党派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作一些思考并加以阐述。

  一、政党和谐是最高层次的和谐

  从政治学角度看,政治制度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总是通过政党来传达诉求的,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社会是否能保持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和谐,而政治和谐总是通过政党和谐来实现的,从当今世界来看,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角,不同的国家会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当代中国,选择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当今中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这种合作型政党制度的框架下,说明有多个政党的存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同在反对国内外共同敌人的长期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彼此存在着、发展着,虽然各自代表和联系的那部分群众不同,但彼此的政治目标、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是一致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彼此已形成了一种“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稳固的政治联盟,而且在这联盟之中,各政党在中共领导下,使各种政治资源兼容、互动,使各政党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正是这种政党间的和谐,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政党和谐,能有效地广泛地动员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共同的事业,有利于调动更多的政治资源,服务于共同的政治目标,也有利于有效调节社会矛盾,实现最大限度的政治参与。特别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党派一方面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严格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规定的“四个坚持”。另一方面,必须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来强化自身体系,开发政党功能,提高政党政治的有效性,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社会基础,努力提高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党际关系的和谐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主党派组织首先可以在政治和谐、政党和谐层面发挥作用。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各民主党派组织必须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领导和接受领导的关系不是中共自封的,而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合作共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是各民主党派的共同选择,而且已被证明,这是保证政党和谐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在政治和谐、政党和谐中发挥作用。各民主党派组织必须不断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同为合作主体,也互为合作主体。多党派合作,就必须以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为原则,就必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团结,就必须强调政党之间的和谐相处。多党合作,重在合作,也贵在合作。合作,有“合”和“作”两层意思。“合”是指各党派在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思想上的情投意合,行动上的心齐力合。它是“作”的前提和基础;“作”是指动作和作为。它是“合”的目的和归宿。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合作的过程中,虽然各党派各自操作,独立运作,但必须做到真心合作,统一动作,相互协作,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共同有所作为。在达到政党和谐的过程中,“合”和“作”同样重要,“合”而不“作”,等于不“合”,“作”而不“合”,不如不“作”。“合”和“作”,两者前后贯连,缺一不可。

  政党和谐,决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和谐,决不是单一元素的独立存在,也不是多元素的简单相聚叠加,而是指多党派在共同政治目标的指引下,各自从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出发,发出不同的声音,发挥不同的作用。各种意见,经过相互碰撞,高度整合,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保证一元领导核心的前提下,又有多元结构层次的有序参与,良性互动,从整体上形成政治上的和睦相处、和谐共济,协调一致的和谐局面。

  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的政党和谐关系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不断巩固的。这种和谐充分体现了彼此的战友关系,要进一步延续和巩固这种和谐的战友关系,还必须在各民主党派中提倡“诤友”作风,要珍惜战友关系,更要弄清“诤”的含义和要求。“诤”是直言规劝,不能做到直言规劝,不是好朋友;没有诚意的批评同样不是真朋友。要担当好“诤友”角色,必须把握以下三点:其一,直言规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致力于共同的事业,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为了把对方搞垮。直言批评必须是善意的、诚意的、富有建设性的。其二,批评与监督是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和尖锐批评,但决不能搞相互倾轧,尔虞我诈,要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其三,批评和监督是通过提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性质是柔性的民主监督,而不是刚性的法律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合”得拢、“合”得牢、“合”得长。

  二、国家政权的治理和谐是政党和谐的落脚点

  世界上一切政党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围绕着对国家政权的掌握、治理这个中心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下,中共是执政党,掌握、控制着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并参与管理。

  如果说达到政治和谐,政治和谐需要多党派共同合作,那么达到国家政权治理的和谐同样需要多党派合作,而且在这种合作之中,民主党派仍然可以发挥自己在这一层面的独特作用。从总体上说,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为责任主体,在国家政权层面,主要任务是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达到社会的和谐。在这过程中,中共是执政党,围绕着对国家政权的执掌,重要政策方针的出台和重要人事安排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任务。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以下简称“一参加”、“三参与”)来参与社会治理,这是我国民主党派参政的显著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从总体上讲,民主党派要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后备干部的发展、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不但关系到民主党派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更关系到民主党派能否选派合适人选满足“一参加、三参与”的需要。这方面有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关系到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层面能否发挥作用,能否更好履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民主党派独特作用的问题。民主党派后备人才的储备有两个重点:一是满足民主党派自身新老交替,需要新一代民主党派中代表性、旗帜性人物的储备。二是需要储备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人才满足民主党派配备干部的需求。这两方面的人才储备,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政治坚定性放在首位。其次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后备人才的发展发现、考察了解、理论培训、跟踪管理、推荐使用机制,充分体现制度选人、机制推人、实践育人、程序用人、组织管人的原则。

  具体地说,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领导担负着组织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职责。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领导一方面要密切联系本党派的群众,准确把握反映本党派的意志、意愿。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学习,做到知情、知政,在参与一定层面上的大政方针和领导人人选协商,参与方针、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共组织的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的协商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因为以上这些方面的协商往往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民主党派推选出来的在政府各级部门担任实职的同志担负着比较具体地在国家政权层面,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他们的工作质量、工作水平更直接地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讲,这些同志的行政水平、行政能力、行政质量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一参加、三参与”的工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这些同志一要有政党意识、政党责任;二要不断提高自己为民行政的能力;三要不断提高与中共的政治合作和工作合作意识,与中共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领导一起,推动国家政权治理的和谐。

  三、社会和谐是其它和谐的最终体现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实践,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而提出的执政新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也是其它方面和谐的最后指向与必然归宿。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中国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某些国际与国内的矛盾也必然会反映到中国社会中来,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的。为避免中国社会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出现可能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在多样化社会中政治轴心作用,确保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共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确保中共有效领导和有效执政的前提下,在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和谐程序与和谐水平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活力,使整个社会形成合力,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

  在社会的政治层面,民主党派的作用是帮助中共领导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自代表的方面不一样,各自联系的群众不一样,各自的社会基础不一样。其一,通过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作用,可以集聚和表达民众利益,处理好各种政治关系,兼顾各个社会阶层、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利益,争取各方面利益的满足与政局稳定;其二,民主党派还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政治参与的“民主通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扩大各层次人士的有序参与,广泛收集、表达社情民情,拓宽社会政治利益的表达渠道;其三,民主党派可以通过政治动员,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诉求和政治意愿。

  在社会经济层面,民主党派同样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在各民主党派组织中本身就集中了一批经济专家、经济人才或社会经济组织中的精英人物。各民主党派首先可以组织本党派的经济专家和经济组织的专业人士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科学论证,通过党派中社会经济组织中的领军人物直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其次,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也可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经济、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作用。

  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各民主党派组织中同样集中了一定数量的文教专家、著名演员和文化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专家在参与各级政府制定文化战略、文化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工作者在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先进文化,鼓舞、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并发挥独特作用。

  四、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和谐,最终会在社区层次表现出来。反过来,社区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缩影,因此,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民主党派可以通过各级组织和党派成员在社区和谐方面发挥作用。在这方面,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已经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专家、各种专业人才的作用,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还可以以组织名义帮困助残、扶贫济弱,参与社区再就业工程,帮助失足者回归社会,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很好形式。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还可以与统战部门或社区结对共建精神文明,组织党派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为居民服务,在社区建立党派退休人员学习小组,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社情民意,通过党派组织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另一方面可以随时与社区组织保持经常性的互动,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作用。

  其次,一些民主党派成员以个人名义参加社区各界人士联谊会和社区基层组织,或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或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还可鼓励本党派成员,以个人名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奉献社区,鼓励成员既要在化解群众矛盾,邻里纠纷中发挥调解、化解作用,又要带头做好居民、好公民。

  最后,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要鼓励并教育成员在单位做好职工,为单位的和谐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家赡老爱幼,为家庭和谐默默奉献。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多层多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工程。民主党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主体之一,需要不断探索和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经验。实践无限,探索无限,而本文的论述是有限和有局限的,权为一些思考的片断而已。

作者:缪新亚 )